一次性使用靜脈血樣采集針的正確使用方法
一、操作前準備
核對與檢查
核對患者信息(姓名、年齡、病歷號等),確認采血項目及要求(如采血管類型、采血量等)。
檢查采血針包裝是否完整、有無破損或過期,確保針頭無彎曲、倒鉤,保護套無松動。
準備好所需采血管(根據檢測項目選擇抗凝管、促凝管等)、消毒用品(碘伏或酒精棉球)、止血帶、無菌棉簽等。
患者準備
告知患者采血目的及注意事項,緩解其緊張情緒。
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(通常為坐位或臥位),暴露采血部位(******肘部靜脈,如貴要靜脈、正中靜脈、頭靜脈)。
在穿刺部位上方約 5~10 厘米處扎緊止血帶,囑患者握拳,使靜脈充盈顯露。
二、操作步驟
消毒穿刺部位
用碘伏或酒精棉球以穿刺點為中心,由內向外環形消毒,直徑≥5 厘米,待干(約 30 秒)。
消毒后避免觸碰穿刺部位,如需再次消毒,需更換棉球。
穿刺與采血
撕開采血針包裝,取出采血針,手持針柄,取下針頭保護套(注意避免污染針頭)。
以左手拇指固定待穿刺靜脈下端,右手持采血針,針頭斜面朝上,與皮膚呈15°~30° 角刺入靜脈(見回血后,將針頭沿血管方向推進少許,確保針頭完全進入血管)。
另一端插入采血管膠塞,利用負壓使血液自動流入試管(如需多管采血,按順序更換采血管,無需再次穿刺)。
采血過程中觀察患者反應,如出現頭暈、面色蒼白等暈血癥狀,立即停止采血,讓患者平臥,給予對癥處理。
拔針與止血
采血完畢,先拔出采血管,再松開止血帶(或先松開止血帶再拔針,具體依操作習慣而定)。
迅速拔出針頭,立即用無菌棉簽沿血管方向壓迫穿刺點3~5 分鐘(凝血功能異常者需延長壓迫時間),避免揉搓,防止皮下淤血。
囑患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,24 小時內避免沾水及劇烈活動。
三、注意事項
無菌操作原則
全程嚴格遵守無菌技術,避免污染針頭、采血管接口及穿刺部位,防止醫源性感染。
一次性采血針僅供單次使用,禁止重復使用,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(放入銳器盒,統一銷毀)。
穿刺技巧
選擇粗直、彈性好、易固定的靜脈,避免在皮膚破損、感染或有疤痕處穿刺。
若穿刺失敗,需更換針頭和采血管,重新選擇穿刺部位,避免同一部位反復穿刺。
采血管使用順序
多管采血時,建議按以下順序采血(避免交叉污染或添加劑混合):
血培養瓶 → 凝血功能檢測管(藍帽) → 血清管(紅帽) → 肝素管(綠帽) → EDTA 管(紫帽) → 血糖管(灰帽)。
特殊人群處理
兒童、老年人或血管細弱者,可選擇更細的針頭(如 23G、25G),或采用熱敷等方式充盈血管。
對暈血、暈針患者,操作前做好心理疏導,可采取平臥位采血,必要時由他人陪同。
安全防護
操作中避免針頭刺傷自己或他人,使用后立即將針頭插入安全裝置或放入銳器盒,禁止回套針帽。
若發生職業暴露(如針刺傷),立即按職業暴露流程處理(擠壓傷口、沖洗消毒、報告及隨訪)。
四、常見問題及處理
· 無回血或回血緩慢:可能是針頭未完全進入血管、針頭斜面貼血管壁或血管滑動,可調整針頭角度或位置,或輕拉采血管膠塞增加負壓。
· 皮下淤血:多因壓迫時間不足或按壓位置不準確,淤血處 24 小時內冷敷,之后熱敷促進吸收。
· 溶血:采血時避免劇烈震蕩試管、血液注入速度過快或針頭過細,以免紅細胞破裂。
正確使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需嚴格遵循操作規范,結合患者個體情況靈活調整,以確保采血安全、準確,降低并發癥風 險。醫護人員需定期接受培訓,更新操作技能,提升服務質量。